(03)“饅頭張”
“饅頭張”大名叫張二狗,是某“饅頭大師”的同鄉。在老家時,初中沒畢業,他娘就讓他入了“饅頭行”。誰知這孩子靈巧,只三個月就把手藝學得了不得了——既能蒸出又大又好看吃起來還“筋道”的饅頭,也能蒸出只是又大又好看但吃起來不是那么“筋道”的饅頭。
正是這門“絕技”,讓他變得十分搶手。沒多久,就被一位老板看中,來到上海,在幾萬人的工業園區對面蒸饅頭賣,生意如店名一樣“蒸蒸日上”。正宗“饅頭大師”傳人、“饅頭張”的名氣不脛而走。慢慢地,老板要求他和面時多放幾碗水。雖然和出的面稀,但是經過他的手藝,蒸出的饅頭吃起來也算“筋道”。換言之,就是把水賣出了饅頭的錢。起初,“饅頭張”是不愿這樣做的,可一旦老板繃著臉說“不聽我的,上個月的工錢就別想領了”,他也只好忍氣吞聲照做。
后來,園區工廠食堂買了做饅頭的機器,生意競爭激烈起來。老板告訴他別再多放水了,可是要降他的工資,理由是“不怕你走人,小店也能工業化”?!梆z頭張”為此憋著氣,只要老板看不見,就多舀幾碗水和面。這樣一來,盡管蒸出的饅頭看上去還是老樣子,吃下卻不經餓。慢慢地,恨不得把一塊錢都掰開來花的農民工們,還是寧愿吃工廠里機器做的饅頭。雖然口感上不“筋道”,可起碼實在,經餓。結果,“蒸蒸日上”的生意越來越差,“饅頭張”終于出了氣,可也被老板轟出了門。
正當他卷鋪蓋邁出“蒸蒸日上”店門檻猶豫朝哪走時,省審計廳食堂大管家“截住”了他。原來,大管家為把省廳食堂“吃饅頭最難、最難吃的是饅頭”的“饅頭問題”整改到位,常常騎著單車穿街走巷,尋訪做饅頭的大師?!罢粽羧丈稀别z頭店,自然是大管家“貓”得最久、最上心的。不光是店里的饅頭又大又好看又“筋道”,而且店里的小伙計“饅頭張”也長得一副憨厚樸實的模樣,深得他的喜歡。果然,隨著“饅頭張”的到來,省廳終于過上了早上有饅頭吃、中午也有饅頭吃的好日子。
奇怪的是,兩個星期下來,食堂泔水桶里又鋪滿一層白花花的饅頭,飯桌上也到處是被“肢解”的饅頭。 “饅頭張”看了,心疼得要命。一天上午,做完活兒的他回到宿舍,沒再睡回籠覺,而是收拾收拾出門了。中午吃飯時,有人看見他竟和省廳機關里幾個老鄉坐在一起,邊吃邊侃。一連好幾天都是這樣。這讓食堂大管家有點兒不高興了。盡管沒有規定食堂的師傅不能高攀機關里的老鄉,但是人家見了難免會說閑話。就在大管家左右為難,想點撥他一下時,“饅頭張”破天荒第一次敲響大管家辦公室的門。走進來,劈頭蓋臉就說,“這100克一個的饅頭,吃一個吧,覺得沒吃飽,吃兩個吧,又多了半個?!边@之后,食堂立馬將100克一個的大饅頭改成50克一個的小饅頭,那種“少那么一口就餓,多那么一口就扔”的“饅頭問題”又得到了根治,“饅頭張”也成了傳奇人物。
就在“饅頭張”來省廳食堂剛滿兩個月時,省廳下屬四個事業單位進駐大樓集中辦公。食堂也要擴編,成立早點部,設一名部長、一名部長助理?!梆z頭張”終于有機會競聘上崗。大管家想,這次一定要“拴”住“饅頭張”的心。
中秋節前,就在省廳食堂一號餐廳里,食堂中層干部競聘大會熱熱鬧鬧地開始了。比大管家大的干部整整坐了一大排,聽競聘者演說,當場打分、亮分。突然,大管家發現“饅頭張”接起一個電話便出去了,許久都沒回來。顧不得多想,大管家快步走到餐廳外。只見大管家壓低嗓音說,“這可是事關你前程的大事兒!怎么亂跑!”
“饅頭張”聽著,一面沖著手機點頭,好像沒空兒搭理大管家似的。放下電話,才不慌不忙地解釋說,“大管家,我知道你對我好!這不,聽機關老鄉說,以前科技不發達,大家也不講究,現在不同了,大家特別在意食品的安全問題。我是托老鄉把饅頭送去做安全檢驗了。剛才就是檢驗所來的電話,檢驗報告單快遞過來了?!?/div>
大管家的眼眶好一陣熱。轉過身,快步走回餐廳,邊走邊自言自語:“這個‘饅頭張’,眼里只有饅頭?!?/div>
(作者:上海市審計局汪其水)
上一頁:案例故事:(02)彩 票
下一頁:案例故事:(04)尋 找
關鍵字:案例故事:(03)“饅頭張”